本文转自:中国工业报
■ 段菲
在人工智能(AI)迅猛发展的当下,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迎来了全新的机遇。人工智能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智能分析机制和精准画像系统,不仅使教育管理更加科学高效,更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个性化、动态化的支持路径。借助这一技术,教师可对学生行为轨迹、学习习惯、心理状态等多维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从而更精准地识别学生思想动态,实现“早发现、早引导、早干预”,推动思政教育从“灌输式”向“引导式”转变。同时,智能平台的构建有助于打造全域化育人体系,将思政元素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管理的全过程,强化“三全育人”的落实。由此可见,人工智能不仅能够提升管理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建新时代教育治理的新格局。
优化学生画像系统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优化学生画像系统是推动教育管理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关键路径。该系统通过采集与分析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成绩、心理状态、兴趣爱好等多维数据,构建全面、动态、立体的个体画像,为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借助深度学习与数据挖掘技术,系统不仅可精准识别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特点,还能动态感知其思想变化轨迹,让思政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避免“一刀切”式的传统灌输模式,提升思政教育的精准施策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优化学生画像系统需聚焦数据维度的丰富性、分析模型的科学性与使用机制的合理性。例如,系统可融合教务数据、心理测评、课堂互动记录、社交网络行为等信息,综合形成个性化成长档案;同时,通过AI算法对存在风险的学生进行早期预警与分类引导,及时干预其思想偏差或心理波动。此外,该系统还可与智慧校园平台联动,实现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的信息共享,推动协同育人机制落地。可以说,教育管理与思政教育通过持续优化学生画像系统,可在智能化支撑下实现深度融合,构建起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思政育人生态。
推进智能预警机制
在人工智能视域下,推进智能预警机制是实现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径。这一机制借助大数据、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能够对学生在学业表现、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测与综合分析。通过算法模型设定预警阈值,当学生在某一维度出现异常波动或潜在风险信号时,系统可自动触发预警通知,并将相关信息推送至班主任、辅导员或心理教师,为及时干预和教育提供先机。这种“技术+人”的联动机制,不仅提升了管理的前瞻性与科学性,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精准施策的抓手。
在具体实施中,推进智能预警机制需注重机制完善与应用协同。一方面,学校要建立科学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流程,确保信息的全面性与保密性。另一方面,应设立分级响应机制,将预警结果按风险等级分类处理,实现从关注倾向到行为干预的闭环管理。同时,教师还需将智能预警系统与学生画像平台、心理健康系统和思政育人平台打通,形成数据共享和联动反馈机制,推动教育管理、心理疏导与思想引领的有机结合。通过智能预警机制的建设与完善,能够有效提升思政工作的敏感度、响应度和实效性,为学生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深化个性化教育方案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深化个性化教育方案已成为推动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路径。借助AI对学生个体数据的深度挖掘,教师能够根据每位学生的独特特征“量体裁衣”,制定契合其成长需求的个性化学习与思想引导方案。在思政教育方面,这种个性化方案意味着摒弃“一体化”的灌输模式,转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倾向、接受能力、文化背景等因素,提供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育内容与形式,从而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思政工作的“润物无声”。
实施个性化教育方案需要形成“数据分析—动态调整—多元反馈”的闭环机制。学校可构建AI辅助决策平台,通过智能推荐、知识图谱、情感分析等技术,自动生成适配不同学生的课程资源、活动安排和德育任务。同时,教师要发挥主导引导作用,结合AI平台提供的个性画像与成长建议,动态调整教学方法和沟通方式,精准把握学生的思想成长节奏。此外,学生也应成为主动参与者,通过平台设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资源、反馈思政感受,真正实现自我驱动的学习效果。可以说,个性化教育的深化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体验,更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精准化和人本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人工智能不仅为教育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智能手段,更为思政教育注入了个性化、智能化的新动能。通过优化学生画像系统、推进智能预警机制、深化个性化教育方案等路径,能够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与育人实效的增强,助力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育人格局。未来,教师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引领下,需充分挖掘人工智能技术的育人潜力,将技术逻辑与教育逻辑深度融合,如此才能不断推动思政教育从“有形”走向“入心”,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有机统一。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莫斯科艺术学院)
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