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伴手礼,如何既承载城市文化,又能打动新一代消费者?记者从上海市消保委了解到,日前,2025上海伴手礼结束初选轮评测,120件产品脱颖而出进入第二轮。今年伴手礼有哪些新亮点?从能穿在身上的海派服饰,到能奏响城市韵律的口琴,再到藏着沪上风味的茶点与科技好物,“可穿、可听、可品”的上海伴手礼,正以年轻化设计、科技感赋能、健康化升级的新姿态,把城市文化装进礼盒,走进更多消费者的心。
打破认知
在消费升级背景下,“怀旧感”已不足以支撑老字号的持续增长。上海伴手礼中的老字号创新,核心是“用科技解决用户痛点”,将“老品牌”的信任资产与“新科技”的体验优势结合,重构消费者对“老字号”的价值认知。
比如恒源祥的突破,源于对行业痛点“死磕”。作为拥有98年历史的老字号,其发现夏季家纺市场长期存在“两难”:传统针织棉易起球变形,普通凉感面料要么凉感短暂、要么亲肤度差。
恒源祥家纺品牌部总监张君颖介绍,为此,品牌投入近3亿元、耗时3年研发,经上百次纱线试验、升级大圆机与印染设备,最终推出搭载“奈特绵技术”的凉感床笠三件套。这款产品的核心价值,除了“凉感”本身,还有“技术如何落地到每一个使用场景”:接触凉感系数远超国家标准,解决“凉感不持久”;四面弹力设计360°包裹床垫,解决“翻身移位”;可机洗速干,解决“保养麻烦”。
恒源祥使用8D超立体高清花型设计,色彩层次分明。
除此以外,恒源祥并未止步于单一产品,而是基于该技术开发“沁凉系列”“暖眠系列”等覆盖四季,将科技赋能从单点创新延伸为全场景解决方案,打破“老字号只有怀旧感”的偏见。
上海梅林则聚焦“健康与便捷”的新消费需求。作为拥有95年历史的肉类老字号,其携手利乐推出的“搭饭”系列,不仅是国内首款“利乐餐食锁鲜包”,更直接催生了“常温锁鲜包”这一全新赛道。
光明肉业总裁李俊龙表示,光明肉业在产品定位上进一步突出“健康、安全、营养、便捷”的概念,同时打造富有文化内涵的营销活动与IP,加强与年轻人的互动,提升产品的社交属性。参加上海伴手礼活动,对于提升品牌影响力、拓展市场空间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上海梅林推出的“搭饭”系列产品。
融入日常
伴手礼的核心价值,在于让城市文化可感知、可拥有。过去,海派文化衍生产品难以融入生活,如今,品牌把传统元素融入日常,这一转变在蔓楼兰的旗袍创新中尤为明显。
作为海派旗袍的代表品牌,蔓楼兰的破局点并非“改良传统”,而是“打破场景限制”。品牌通过弹力真丝、醋酸等现代面料创新,结合非遗苏绣、玉石扣等传统工艺,让旗袍从“宴会专属”转向“通勤、社交皆可穿”的时尚单品。
蔓楼兰创始人裘黎明发现,年轻消费群体对“复古传统款”格外青睐,而蔓楼兰的创新恰好踩中这一需求:不刻意迎合潮流,而是通过材质与工艺的平衡,让传统旗袍适配现代生活节奏,最终实现“文化认同感”与“使用价值”的统一。
就连国光口琴这样的传统乐器品牌,也找到了文化与日常的结合点。其“上海风情系列”口琴,用激光雕印东方明珠等地标,“生肖系列”则复刻徐悲鸿《十二生肖图》,80余道工序打磨的琴身既是乐器,也是承载城市记忆与生肖文化的摆件。更关键的是,国光通过电商直播布局,在抖音平台收获4200万次热度,让“吹口琴”这一传统体验,成为年轻人记录生活、传递情感的新方式。
“上海风情系列”口琴。
激发需求
社交平台上,总有人发帖问:“离开上海前,到底该买什么伴手礼?”这句“灵魂之问”,其实早已超越“买什么”的表层问题。对每个来到上海的游客来说,伴手礼从来不是简单的“礼品”,而是一条纽带,一头连着上海的文化与传统,一头连着消费者的日常与情感。
上海市消保委数据显示,8月上旬,2025上海伴手礼评测初选已选出120件产品,涵盖食品、文创、服饰等品类。这些产品的共性,折射出当下上海消费品产业的核心发展逻辑: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平衡“文化表达”与“实用价值”,让伴手礼成为“消费新趋势的缩影”。
从需求端看,“精致实用”“健康减负”“情感共鸣”成为关键词:沪上阿姨的0蔗糖豆乳威化,瞄准消费者“健康饮食”需求;霸王茶姬的黑巧班章普洱茶,通过独特的拼配工艺,让七年陈的普洱茶散发出巧克力般的香气,外形也酷似巧克力,被誉为“喝不胖的热巧克力”,精准捕捉年轻消费者的猎奇与低负担需求。专注于益生菌领域的上海本土品牌“菌小宝”,其入围的“太空一号”益生菌,直击都市人群的肠道健康痛点……这些创新不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精准捕捉到新一代消费者“既要功能满足,也要情感认同”的需求。
霸王茶姬黑巧班章普洱茶。
随着上海伴手礼第二轮评选的推进,这120件产品将通过百万消费者点对点调查、网络平台线上点赞与销量等比拼环节,最终80件兼具品质与温度的产品入选2025上海伴手礼,成为上海城市形象的“最新移动名片”。
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