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宠物陪伴的感动成为社区常态,让心疼流浪动物的心情变成实际帮助……”近日,2025年闵行社区邻里节在浦锦街道开幕,作为全国首个“人宠友好社区”示范区,闵行区在现场重磅发布“人宠友好社区共建”赋能计划,将持续探索构建全链条人宠友好生态,推动科学治理的全维度提升,让“人与宠物和谐共处、邻里之间温情相伴”的愿景转化为社区日常。
据介绍,闵行区“人宠友好社区共建”计划将以治理提效、经济提质、产业赋能三位一体为发展路径,围绕组织建设与治理机制、设施改造与空间提升、流浪动物科学治理、数字化管理与文明传播、品牌打造与大型活动五大板块系统推进,促进社区从“管理”向“治理”再向“共赢”迈进。
本次活动以“宠爱邻里·共筑温情”为主题,由闵行区委社会工作部指导,闵行区浦锦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办,中国社区发展协会、闵行区宠物服务协会协办,近百名嘉宾、居民代表与“毛孩子”家庭齐聚一堂,共赴一场人与宠物相知、邻里温情相融的特别约会。
活动前夕,“人宠友好”的温暖氛围已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悄然蔓延:主办方发起“人宠和谐故事征集”,收到众多居民分享的暖心日常;同时,平台发布宠物救助信息,助力迷路、受伤的小生命重返温暖家园;另外,还邀请市民近距离体验导盲犬、抚慰犬的工作场景,让大家深刻感知宠物不仅是陪伴者,更是守护人类的“小英雄”……这些细碎的温暖瞬间,为活动铺垫了满满的爱意。
活动现场,从情感共鸣到行动落地,每一项议程都紧扣“人宠友好”核心。比如,“毛孩子”们身着精致服饰——狗狗穿小裙子、猫咪戴小领结,在主人牵引下迈着萌态十足的步子走上T台,以一场宠物时装秀瞬间点燃现场气氛。又如,浦锦街道整合网格、居委、商圈、宠物协会、爱心企业力量,成立“人宠友好治理共同体”,全方位构建共建共治的“合伙人”机制,进一步细化了“人宠友好”的落地举措。
“爱它,就请牵好它;爱它,就请教导它;爱它,就请善待它……”现场,主办方为两支宠物自治队伍授牌,相关代表带领现场众人共同许下“文明养宠从我做起”承诺。每一句承诺都掷地有声,将对宠物的爱转化为可落地的行动准则。
主场活动结束后,外围五大功能区成为居民与宠物的欢乐天地。品牌区汇聚宠物食品、旅行、诊疗、训练等服务;公益区的爱心义诊摊位上,有兽医免费为宠物做健康检查,开展TNR绝育宣传;邻里区的露营车,成为居民交流养宠心得的“社交据点”,大家边品尝美食边分享趣事,邻里关系愈发亲近。萌宠区与亲子区更是热闹,“毛孩子”们有的在“狗狗冲冲冲”运动会上快乐飞奔,有的在“狗狗漂漂漂”水上乐园戏水欢闹,还有萝卜蹲、超级飞盘等草坪亲子游戏,大人小孩与宠物共同参与,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宠爱邻里·共筑温情’不是口号,是每个人的行动。”闵行区委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闵行已围绕“人宠友好社区共建”课题展开一系列探索实践。
打造“人人可参与”的基层议事协商体系。今年,闵行区委社会工作部在浦锦街道打造了全市首个基层议事协商体系建设示范点,并聚焦社区常见的养宠矛盾,在浦恒北苑举办“宠物友好社区建设”议事会,现场围绕遛狗纠纷遇到的维权困境、物业清理宠物粪便的日常压力、法律角度的权责边界等展开热烈讨论,推动《人宠友好公约》纳入自治章程。
建立流浪猫治理的长效机制。针对流浪猫引发的邻里矛盾,闵行区引入TNR(捕捉-绝育-放归)科学治理体系。其中,九韵城小区通过智能猫屋“街猫”实现远程投喂与监控,结合宠物医院公益手术,半年内流浪猫数量下降40%,居民投诉清零。全区现已建立13个街镇公益服务站,形成“政府引导+居民参与+企业支持”的长效机制。
开展法治赋能基层治理的暖心实践。今年6月,一场特殊的“社区巡回审判”在古美路街道欧风花都小区举行,法官现场审理“狗狗”纠纷案,并同步开展《民法典》普法课堂,吸引不少居民前来旁听。“庭审观摩+庭长说法”的立体普法模式,不仅化解了具体矛盾,更推动物业加装监控、居民自发组建文明养宠监督队,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接下来,闵行区将依托“四百”大走访、民主协商、共建共治等机制,加强社区宠物自治团队建设、社区流浪动物TNR行动开展、常态化社区流浪动物治理与救助、萌宠驿站试点建设等工作,指导和鼓励街镇打造具有品牌度、特色化的宠物IP,丰富人宠友好活动类型,赋能宠物经济发展。
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