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浙江松阳之行是短暂的,给我留下的记忆却是丰盈、深刻而恒久的。但要说留下印象最深,最值得为外人道的又是什么呢?那我会毫不掩饰地说,就是一批爱艺术爱古村爱自然,被誉为“新乡人”的松阳新村民将现代美术理念和市场运作跟松阳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底蕴、人文遗存等有机结合,给松阳古村落带来了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艺术与市场等融为一体、充满生机活力的文旅融合的新经济业态,是松阳这个“古典中国的县域样本”和“最后的江南秘境”在新时代涅槃重生的缩影。
2018年,“艺术助推乡村振兴——百名艺术家入驻松阳乡村计划”启动,北京艺术家杨洋入驻松阳县叶村乡,在横坑村建造玖层美术馆等系列文化空间,并深挖乡村文化资源和特色,引入一批艺术家、收藏家、企业家,成为被誉为“新乡人”的新村民。在杨洋的带领下,她创建的艺术模式在叶村乡的其他古村落逐渐铺开,目前已形成以横坑村等为核心的艺术集聚片区,使得曾经的“空心村”华丽转身为名闻遐迩的“网红村”。更令人惊喜的是,由“新乡人”推动的共治共富模式,使得村集体经济发展连年倍增,其中叶村乡、横坑村屡获各种荣誉称号。譬如横坑村获评全县唯一的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特色空间,入选浙江省人文乡村名单,还获评丽水市首批艺术特色示范村、浙江省首批艺术乡建特色村;玖层云水美术馆被评为2024年度浙江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玖层美术馆。
杨洋无疑是松阳“新乡人”中的一位代表人物。
跟她结识,是种缘分。这位年近花甲的北方女子,给我的最初印象是内敛、低调的。抵松阳当天的晚餐,和她以茶代酒,互致问候,算是认识。晚餐后,她和来自上海的驻横坑村艺术家项军一起陪同我们游览松阳古镇古街。离开松阳的那天上午,她陪着我们在横坑村先后参观她建造的民宿、美术馆以及项军的作品展和工作室。一个上午,她不停地介绍,未曾稍息,却不知疲倦,精力充沛。我对她挚爱艺术和热爱松阳倍感敬意。返沪后,我和她就艺术乡建的相关话题进行了交流。
横坑村村口的竹制门楼让我过目难忘,上联为“古树瀑布廊桥奇石似锦”,下联为“青山绿水竹海梯田如画”,横批为“风水宝地”。我知道关于她毅然选择落户叶村乡横坑村有美丽动人的传说。但我还是明知故问。她的回答仅一句话,出乎我的预料。她说:“我因百名艺术家入驻计划第一次来到松阳,这里的山水和古村打动了我,因此决定在这里做一个美术馆。”
她轻描淡写的回答过于抽象,为探究她选择松阳关键性的因素,我继续追问:松阳吸引你的重要因素是在于它的独特与无法复制的历史遗存。其中给我最直观的就是错落有致散布在山林间、小溪边的传统民居(古村落)。我请她具体谈谈对松阳乡村美术元素资源的认识、理解,以及其在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当代价值和文化意义。
她完全赞同我的看法,由此也就打开了她的话匣。
她说:“松阳最吸引我的,正是它那种活态的、复合的美。它并非冰冷的标本,而是一座依然呼吸的,由时间、自然和人文共同绘就的活的博物馆。我对它的理解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
她接着侃侃而谈,说:“首先是建筑,它是凝固的史诗,也是空间的哲学。形式上: 松阳的古民居、宗祠、桥梁,其美不在于雕梁画栋的奢华,而在于与地形的完美嵌合。黄泥黛瓦、错落有致的马头墙、层层叠叠的梯田式分布,本身就是一幅极具构成感和节奏感的立体山水画。这种基于土地伦理的建筑语言,是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文化上: 这些建筑是瓯越、中原、闽客等多元文化的物质载体。一座宗祠可能承载着中原的礼制思想,一栋民居的构造细节可能体现了闽客的迁徙智慧。这种文化的层叠与融合,让每一栋建筑都成为一个可以阅读的、有深度的故事。”
她又说:“我理解的古村落,不是一个景点,而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包含了建筑、溪流、古树、农田以及最重要的——人的生活痕迹与烟火气。村落与山林、小溪的共生关系,展现了一种极高明的人居智慧,即‘天人合一’的东方美学精髓。其价值在于整体性。村落的空间布局(如风水格局)、生产空间(梯田)、生活空间(民居)和精神空间(祠堂)有机相连,构成了一个能满足物质与精神双重需求的完美范式,这对于现代人反思何为美好的生活具有启示意义。”
她还说:“松阳的山水很美,变幻的山间云雾、四季更替的田园色彩、潺潺的溪流、千百年的古树……这些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与气场,一种宁静、质朴而又充满生命力的诗性空间。松阳古村保护的模式证明,发展不一定要推倒重来。保护这些古村落,就是守护中华多元文化交融的基因库,为我们保留了一条可以回望传统、思考来路的文化脉络。同时提供了中国式的美学答案: 在全球化背景下,松阳的实践探索了一种基于自身文化底蕴和美学传统的发展道路。它展示了现代化不是千篇一律的钢铁丛林,乡村振兴可以通过‘一种温和的、有机的、尊重历史’的方式实现,这是一种极具东方智慧的‘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建设样本。作为参与古村的保护者,我们通过做美术馆参与到具体的乡村建设项目中,用专业能力,去做古村微改造、景观提升、公共艺术设计,让艺术真正融入乡村肌理,提升当地的美学生活品质。同时作为一名连接者,希望成为松阳与外界的桥梁,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爱上松阳。”
依山而建的玖层云水美术馆是她引以为豪的得意之作,因而请她谈谈这栋建筑的设计是怎样体现其美术理念的?
她说:“玖层云水美术馆虽然在古村,但很多人慕名而来,不仅仅是看展览,更多的人来看馆内空间曲折有致的拱顶,榫卯结构的编木拱屋架是设计眼,在中国传统木结构中技术含量很高,同时具有极高的传统美学价值,成为到松阳必来参观的地方。当时我要求必须符合当地风貌,一定是从这片土地生长出来的,保留松阳古村肌理,夯土、黛瓦、石座、木结构部分,还希望有一个有不同特色的拱顶,还要把外面的山、云、溪水等风景引入美术馆,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同时要有精神内核。建筑师陆翔很棒,懂我,有了今天大家看到的非遗传承技艺的编木拱。开馆两年多来,通过艺术策展、驻地创作、文献整理等方式,将这些无形的文化财富可视化、系统化,提升村民和外来者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同时美术馆已成为古村落的文化磁极,吸引艺术爱好者、游客、学者等到访,美术馆成为古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之一,推动旅游从简单的观光向深度的文化体验转变,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也成为该地区重要的文化地标和精神象征。”
玖层美术馆。均松阳文旅供图
我关心玖层云水美术馆开馆以来举办的那些主题展览、参展作品和作者,以及美术馆下一步新的展览规划。
她谈来如数家珍,说美术馆已先后举办了《万物生》《抽屉里的世界》《藏》《诗的书写》《意识》和《无界生长》等主题展,参展艺术家陈庆庆、胡昤、黄晓珂、李满金、廖建华、廖松耀、雷建华、杨杰、梅法钗、吴蓉、吴修玲、徐畅、项军、张啸天、张战平、郑元无等。其中艺术家杨杰,把当地材料可以说用到极致,他擅用竹做作品,虽然材料是传统的,但用现代手法、当代语境表达,无论是《虚竹》《界》,还是装置作品,都看到他的探索和思考。今年美术馆以《共生之境》为主题展开系列活动。
她认为,在古村和旅行目的地做美术馆,是初心,美术馆不仅是展示空间,也是交流平台,我们除了展览,定期会做艺术家驻留,也是发现、挖掘的过程,扶持有思想、有思考、带有实验性同时有精神内核的艺术家,这是玖层坚持的方向,要做有精神内核的美术馆。
她还相告,在横坑村山腰掩映在绿海中正在建造的玖层云顶美术馆,称得上是全球最小的美术馆,也是最具精神内核的美术馆。很多人问她最小是多小?她告诉大家它不落在面积上,而是落在你的心尖尖上,而你的心如果可以打开,又是最大的一个美术馆,其实是引导大家回到当下这颗心。
我感受到松阳古村落处处散发着那种古朴而又现代的艺术气息。家家户户的门上贴着各种大红门联,寓意美好,祈福明天。我听她一再说我来松阳在从事一项艺术播种的工作。她满怀憧憬,直言艺术将为松阳新乡村建设带来一个“艺居共生”的未来前景,成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打造独特美学体验和文创IP,驱动旅游业升级和产业发展,变“风景”为“前景”,实现美学赋能经济,让文化“活”在当下,而非封存于历史。未来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回乡创业,从而重塑乡村活力,构建一个有凝聚力、可持续的未来乡村。
诚然,春种秋收,她和他们一批“新乡人”在松阳多年的辛勤耕耘,已然成果丰硕,收获满满。
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